一、团队情况
教学团队集体获奖:20年教学团队申报的《药用植物学》课程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,2019年度被认定为山东省本科一流课程。2019年药用植物学课程获山东中医药大学首届“金讲台”十大优秀课程。2019年药用植物学教研室获山东中医药大学首届“金讲台”十大优秀教研室。
教育教学等方面研究:宋艳梅.主持校教改项目: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《药用植物学》教学改革团队,2020年。宋艳梅.主持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:《药用植物学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,ZYY2019018。
二、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
1.定位、特色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
山东中医药大学是山东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,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。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是全国中药行业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。《药用植物学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,该课程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,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形成如下建设目标: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通过课程专业知识+思政学习,培养学生热爱中药事业对未来职业的高度认同感,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,严格的科学作风、团队协作与拼搏的精神,勇于创新和质疑的能力。
2.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内容供给
基于以上目标,进行如下设计: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,课程思政“润物细无声”,两者形成协同效应;明确理论教学、实验教学、实训教学、社会实践和评价机制在课程思政中的功能和作用;通过充实课程思政资源、优化教学内容,丰富教学组织形式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、多元化考核方法改革等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;使思政内容“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”,形成“知识+思政”的新型教学体系。
三、思政教学实践情况
1. 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,优化教学内容
(1)课堂教学过程有机融入传统中医药文化。教学过程以药用植物为载体,将中医药文化如中医天人合一、中药道地药材及中药材正本清源等知识融入课堂,如黄花蒿作为广布种,为何提炼青蒿素的工厂设在重庆酉阳等问题?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热爱和学习热情。

(2)教学过程融入中医药励志典故和趣味故事。很多学生对中医药信心不足,加上中医药知识庞杂,学习难度大,往往会产生畏难的心理。教师可以选择励志成才、催人奋进的中医药典故如李时珍撰写出版《本草纲目》的历程,徐锦堂研究员种植天麻、黄连等获得成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等事件,挖掘“奉献、求实、严谨、坚忍、精勤”等思政核心;告诉学生只有循序渐进、勤奋刻苦方能成就事业,通过正确引导与鼓励,帮助学生指引方向、树立信心。
(3)结合中药的重大发现和影响深远的中医药事件,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前景,树立学好中医药的决心。如介绍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、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,强化学生责任意识,树立中医药自信。
(4)结合中药新资源发现如萝芙木、国产血竭、保肝护肝五味子的发现等重大事件,培养学生不畏艰难、科学奉献的精神。
2. 丰富教学组织形式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。
围绕教学大纲,基于OBE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,丰富教学模式,拓展教学渠道引领学生走进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,实现知识迁移。
(1)在课程设计中将思政内容巧妙贯穿在专业知识传授中,通过课前引导、课中启发式讲解训练、课后分享总结等多种方式,围绕爱国情操、中医药文化、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,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。如网络视频课程资料中增加了有关药用植物资源新发现、中药历史典故的小文章,信息手段推动学生自主性、研究性学习同时,培养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、职业使命感的树立;线上学习加线下百草园、药圃、园博园观察实践,动态观察药用植
物器官的时空变化,提高植物分类素养的同时,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。
(2)组织学生参观校内中医药博物馆、标本馆,掌握所学药用植物的标本和药材的同时,依托博物馆承载的中医药文化,激励和滋养学生对中药专业的喜爱和求实、创新的精神。
(3)实验室内实验项目的实施为解决中药“丸散膏丹、神仙难辨”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,同时赋予职业使命感、责任感与敢于拼搏的精神。
(4)组织同学参观中药材生产基地、企业参观等,通过考察中药材生产、采收加工、新产品开发等产业链上关键环节,激发学生服务社会、创新创业能力。
(5)野外实训教学的“采药之旅”结合“红色筑梦之旅”,加深理解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培养学生团队协作、家国情怀的意识。

3.考核形式多元化
注重学生求知、成长、就业、体验方面的多元化需求,加强课程德育功能考核,过程性、终结性评价相结合,不断扩大过程性考核所占比重(40%)。课程考核从目标和过程上强化课程育德功能,将小组协同完成作业如药用植物元素拼图、野外实践中的标本制作比赛等纳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,促学生全面发展。

四、特色与创新
1.课程知识体系与思政相结合。在《药用植物学》形态、结构和分类经典知识的基础上,传统中医药文化知识、中医药大事件、科学家事迹等思政元素融入,在教学中贯穿“思维培养—能力训练—学用结合—素质提高”。
2.优化了课程教学模式。《药用植物学》教师精心设计,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;实践教学中,突出思政建设特色,通过课内外的实验、实践相结合,野外“采药之旅与红色筑梦之路相结合”、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生产和中药百年企业产品研发相结合的实践,让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,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发展,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底蕴和魅力,塑造价值观、人生观、科学观。
3.思政教育纳入课程考核评价。过程性评价中涉及学生个人自我约束、团队协作、服务社会与求实创新等综合素质。